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章 1.金光 (第1/2页)
太阳毫不留情的炙烤着大地和海洋,时间才进入六月,红洋市就迎来了高温。 敖沐阳走上码头随意的打量周围,和他五年前离开家乡时一样,浑浊的海面上停靠着几十艘船,大多是筏子、舢板和小渔船,大船少见。 这个小码头叫龙王渡,他在的村子名为龙头村,二者名字息息相关——相传在明清时期,曾经有龙在敖沐阳的家乡出现过。 那条龙从深海九渊之下腾飞,在码头这里经过,留下了‘龙王渡’的名字。它后来上岸飞升,飞升前龙头所在的地方,就成了他们村子。 敖沐阳刚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从小听到大的传说故事,一艘挂着舷外机的小型铁皮船靠上了码头。 船刚停下,船头上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黑脸膛青年喊了起来:“轮渡、轮渡,龙头村、石家村、前滩镇,有去的没有?要去的赶紧过来买票,开船不等人喽!” 一支十来人组成的旅行队走了过去,有人问道:“船长,去前滩镇多少钱?” 青年打量了他们一眼,闷声闷气的说道:“四十块一个。” 又有人问道:“这么贵呀?那去王家村多少钱?” “这还贵?瞎闹!去王家村一百块!”青年硬邦邦的留下一个报价,低下头开始收拾缆绳。 游客们听出他语调中的应付之意,有人不满意了,说道:“别以为我们外地的就好骗,王家村属于前滩镇,隔着镇子没多远,怎么差这么多?” 黑脸膛青年头也不抬的说道:“爱坐就坐,反正去前滩四十、去王家村一百。” 他这话说的很冲,周围准备坐船的人表情难看起来。 敖沐阳快步走了上去,笑嘻嘻的问道:“船哥,那去龙头村呢?” 青年依然不抬头,不过态度好转起来,他说道:“龙头村便宜,只要二十块,还免费给介绍村里的渔家乐,绝对不坑人。” 敖沐阳掏出二十块钱递给他,叹着气道:“这才几年,物价涨了这么多啊,我去京都的时候,记得还是五块钱一趟。” 青年听了他的话抬起头,然后惊喜的叫了起来:“卧槽!羊子?他娘的是你?你、你这是啥时候回来的?” 刚才青年一出现,敖沐阳就认了出来,这是他村里的好朋友,名叫敖富贵,两人从小光着腚玩大的。 拍了拍哥们的肩膀,他微笑道:“刚回来,再过两天是那啥日子,我回来陪陪我爹娘。” 听了他的话,敖富贵脸色一暗,他张张嘴又闭上,最后低声道:“那行,回来就好,你快上船,咱回家。” 敖沐阳上了船,又有十几个人也跟着上来,他们都交了二十块钱渡船费,同样跟着前往龙头村。 过了十多分钟再没人上船,外表长满铁锈的外挂机‘轰隆轰隆’的叫了起来,这艘看起来有年头的铁皮船开进了宽阔的海洋。 等到敖富贵收完乘客的钱回来,敖沐阳奇怪的问道:“咱们村子隔着镇子没有多远,从地上走过去也就是半个小时的光景,你怎么少收一半的钱?” 敖富贵抿了把鼻子憨厚一笑,说道:“你不知道羊子,这几年镇子上和村里都在搞渔家乐,咱们村也有好几家。省一半钱,大家就愿意坐船到咱们村,这样说不准有人就顺路在咱村渔家乐吃饭。” 敖沐阳明白过来,说道:“你还是和以前一样好心肠。” 龙王渡距离龙头村的码头大概是二十五公里,铁皮船的舷外机马力不足,速度很慢,能跑七八节就不错了,这段距离差不多需要一个半小时才能走完。 二十五公里的距离不算远,如果从陆上走,那即使是骑电动车,一个小时就能轻松到达。 可是他的家乡地势很不好,是中国少见的山海衔接地区,陆地上到处是高山峻岭,很多村子还没有通公路,要出行只能通过海上。 看着岸上连绵的高山踪影,敖沐阳问道:“我在外面听说国家有个工程叫村村通,专门给农村修路,咱们村里还没有通路吗?” 敖富贵叼着根香烟踹了船板一脚,他闷闷的说道:“没法修,政府说代价太大咱们又有船渡,一直没修。” 听了这话,敖沐阳摇了摇头。 他们确实可以船渡,可家家户户都是小船破船,从村子到码头就得一个半小时,更别说去城市了,谁家孩子出去上学或者有个头疼脑热想去医院就得折腾掉半条命。 一边聊着天,他一边放眼往四周看去,附近浅海水域没什么船,只有一些小舢板飘荡在海面上。 过了十几分钟,一艘通体刷着白漆的拖网渔船出现在了海